90年代《歡樂今宵》幽默笑匠David Lo變走尖沙咀鐘樓,寄語一句「擁有時沒有珍惜,直到失去才覺得可惜」。若說凡事也有限期,在大限來臨前,可以如何凝住一幕日漸模糊的城市畫面?
緩緩駛進春秧街街市的電車,空氣中隱約飄來的海水味,喧嚷的行人,還有英皇道一帶的多個大型地標,北角的氣息總是如此清晰鮮明。隨著近年不斷的重建項目,沿海新樓相繼落成,幾年間新舊地景頻密交錯,但北角仍然遺留各種歷史痕跡,如電廠、皇都、新光戲院、各式商住巨廈,盛載了昔日大都會的輪廓,還有那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。
英皇道除了見證着北角的時代變遷,還陪伴攝影藝術家劉智聰走過十數載的青蔥歲月。他最近受「油街實現」邀請,再次回到成長故地,透過攝影創作和自身的成長故事,編撰一系列攝影集細說北角的前世今生。幼時家住長洲,每天卻要翻山涉水地坐船到北角上學,成為初代的「跨境學童」。畢業後在東港中心工作,劉在英皇道渡過無數黃昏、黑夜與黎明,後來在97前夕赴英升學。幾番輾轉流離、又重新回來這個「家」的經歷,也許沒有人比他感受更深。聽著他曲折離奇的成長歷程,恍如閱讀一本以北角為背景的活歷史書-小時候路過模範邨那撲鼻的津津雞飯香氣,到沙士後見證香港殯儀館送別一個個舊時代的大人物,私密的少年回憶與城市的集體記憶交疊。如他所言,在「冇嘢係唔可以拆」的香港,幸而北角遺留了不少地標建築。相比其他舊區,至少尚留有不少線索,讓人可對昔日生活情狀探知一二。
劉熱衷於廢墟攝影,首個攝影系列《黎明請你不要來》選址英皇道的皇都戲院,以另類視角探索這個處身車水馬龍的城市異域。去年初,他帶著想像與好奇,在皇都戲院大廈與真體字傳人歐陽昌邂逅。攝影系列的封面照正正受歐陽昌的說話所啟發,「佛光普照,卻照耀不了黑夜維港、黑火皇都」-如今烏燈黑火的皇都,昔日曾見證北角成為「小上海」的璀璨傳奇,還有滿載50年代風華的場所-桑拿場、髮廊、戲院等。在劉的創作中,以甚具電影感的燈光和場景佈置呈現強烈的戲劇效果,當中夾雜其他廢墟的圖片,虛實悄然交錯,皇都的輝煌彷如舊夢。但當中住宅大門鐵閘的樣板照片、遺忘於樓梯間的斗零踭,久遠時空的黑白照,皆是往昔人們對家切實的想像與實踐。「每個廢墟都如人生博物館」,記下了人走茶涼的生活痕跡,也在窺探一個逝去時代的模樣,還有空間流淌過的精神。
自2013年對外開放,「油街實現」油街實現 Oil Street Art Space已與北角為伴第八個年頭。棲身二級歷史建築,耀眼的紅磚外牆,盛載着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的歷史。成立至今,「油街實現」一直策劃連結北角社區、民生的藝術項目,亦為不同新晉創作人提供實體空間展示作品;而隨著2013年開展的第二期拓展計畫,更邀請不同藝術家以個人視野記錄北角點滴,成為未來空間的想像養分。如「油街實現」館長連美嬌分享,劉智聰擅長捕捉舊物的觸覺,具人文關懷的眼光,加上自小在北角成長,讓鏡頭下的北角多一份人情味。是次項目邀請他以青年及童年的視角,用攝影遊歷北角一帶,除了《黎明請你不要來》,劉亦正在創作其他主題攝影,用自身回憶連繫北角的過去與未來。
#油街實現 #劉智聰 #社區藝術 #北角 #英皇道 #皇都戲院